十個胃痛九個壓力引起:中醫如何治療胃痛?

十個胃痛九個壓力引起:中醫如何治療胃痛?

「王醫師,我近一個月食量減少,但進食後仍會感到胃脹,這是甚麼原因呢?」一位病人向醫師詢問。

「近月有沒有甚麼飲食餐單轉變?或生活環境改變?」

「沒甚麼特別吧,只有上個月換了工作,這樣有關係嗎?」

大家認為呢?這次為大家分析胃痛的成因,及中醫的治療方向。

胃痛的成因

  1. 外感因素

    有些人因感冒而出現胃痛、乾嘔等症狀,這通常與體質虛弱和脾胃功能不足有關。當寒氣入侵脾胃時,便可能引發胃痛,甚至嘔吐。

  2. 飲食因素

    胃痛常見於以下情況:

    • 進食過飽或過度油膩的食物
    • 食用未經煮熟的食物
    • 平日經常飲酒

    這些情況會導致脾胃無法正常運作,形成積滯或痰濕阻滯,使氣血無法運行,進而引起疼痛。尤其是孩童,由於脾胃功能尚未成熟,經常食用生冷食物(如雪糕和壽司)會更易出現胃痛。相反地,過度飢餓也會損害脾胃功能,導致胃痛。

  3. 情緒壓力

    環境的轉變和壓力會影響情緒,並進而影響肝臟,使肝氣鬱結。因為肝與胃相互協調,若肝失疏泄,脾胃功能也會受到影響,導致胃脹、胃痛、情緒鬱悶及腹瀉等症狀。壓力是臨床中胃痛的常見成因,其病程往往較為複雜,治療也需時間。

中醫治療

中醫講求「辨證論治」,根據個人不同情況進行相應處理:

  • 外感:如因風寒影響引起胃痛,則應以祛風散寒為主的藥物治療,胃痛自然會得到緩解。
  • 飲食:若因進食過飽,則應以消食化積為主的藥物;相反,若長期飢餓而食無定時,則應以補益脾胃為主。
  • 情緒:若因情緒緊張引起的胃痛,則以疏肝和胃為主的治療,並建議病人多進行運動,舒緩緊張情緒。

對於部分嚴重的胃痛情況,若連飲用中藥也感到困難,則可考慮針灸治療。針刺脾胃經絡的穴位,加上任脈的腹部穴位,可以促進氣機運行,即時緩解胃痛。

如果您正面對胃痛的困擾,請尋求專業醫師的診斷和治療。

注意

本文僅供參考,個別情況仍需由專業醫師診斷。如有任何不適,請尋求醫師的協助,切勿自行用藥。